2025臺灣傳播年會徵稿公告主題說明
年會主題:「Al or IA?後人類傳播想像」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與廣泛應用,傳播的本質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轉變。我們正從以人類為核心的溝通模式,步入人類與機器人共處的後人類時代。人不僅只是「人類」,機器人正逐漸成為人類的一部分,藉由智能穿戴裝置、自駕車、智慧家電等媒介,AI科技進入金融產業、神經科技、法律判決、生物醫療等各領域,代替人類處理工作與生活,甚至決策。這對原本以人為中心的溝通方式提出挑戰,在人機協作的過程中,人類是否開始失去主導位置? AI科技正重新定義「人」與「機器」的邊界,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人類與機器在傳播生態的角色。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能快速學習、模擬人類智能,然而IA(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強調以人為主導的前提下,擴增人類能力。衍伸而來的思考是:AI對人類帶來哪些助益與增能,抑或,取代與弱化人類的能力,引發更多隱憂與風險。當不懂得使用AI的人將被懂得使用AI的人取代時,AI是否讓人類走向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兩極化社會?
這些思考都將回歸傳播的觀點,從AI、IA與批判性思維,探討我們該如何回應這些問題, 人類更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以保有主導性、創意、原創性或其他?因此,2025臺灣傳播年會主題定為「Al or IA?後人類傳播想像」,關注AI科技對生活、傳播研究與教學帶來的變動、幫助與挑戰,敬邀傳播學術界提供各種多元觀點一起反思,人類該如何善用AI科技並回應這些挑戰,並進一步深入思考,後人類時代的傳播樣貌。
各子題說明
子題一:新聞研究
近期人工智慧驅動的溝通工具和社交媒體平台的迅速發展,不僅改變了人類互動的方式,也挑戰了傳統的傳播理論框架。因此,傳播理論組特別徵求探討傳播理論、當前社會變遷及傳播科技之間交互關係的研究,特別是在台灣特定社會背景下的實踐與挑戰。我們期待徵求的論文能夠拓展現有理論架構的邊界,或提出創新的理論見解,刺激台灣傳播學界以更有系統且多元的視角來應對快速的社會與科技變遷。 |
子題二:口語、人際與跨文化傳播
人類並非溝通的唯一行動者。人與非人的互動與語言行動在日常生活、歷史故事、哲學理論、文化創作,乃至近幾年的新聞報導與科學發現,再再提醒我們人與環境及科技的傳播關係,可以是平等的結盟、有目標的合作、社群的重新建立與想像,自我的他者性發現及反思。今年口語、人際、與跨文化傳播,希望邀請國內外學者ㄧ同探討與發掘後人類時代的傳播概念中,人類與彼此,以及與非人的有機及科技存在,在實務及理型中所產生的傳播動能及可能。
子題三:傳播理論
新聞傳播作為紀錄並詮釋社會真實、守護民主與人類價值的重要機制,與政治、經濟及科技變遷相互鑲嵌、彼此影響。近來生成式人工智慧快速發展與應用,加劇新聞產業數位轉型的挑戰,改變新聞勞動的條件;深偽技術考驗新聞查證的技術,也帶來新的反向可能性;人工智慧挑戰教育現場的教學與課程設計,包括學生的學習過程;平台化時代衍生的各式傳播樣態,對於新聞的社會與文化意涵構成多重的衝擊。新聞研究如何探究、理解、批判,乃至介入變動中的傳媒生態?本子題歡迎利用不同理論、研究方法或視野聚焦探索新聞的學與術。本子題歡迎各界踴躍投稿,投稿之主題亦不受此限。 |
子題四:公關、廣告與行銷
數位載具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與生活方式,對於公關、廣告與行銷的策略與產製也形成新的挑戰。媒體使用與受眾流動;訊息內容與多元媒體平台;實體與數位媒體選擇的效益評估,近年來呈現劃時代的轉型。這些變化對於閱聽眾與媒體之間的互動,值得爬梳其中的脈絡,並深入探討實務創新的可能性。
子題五:文化研究與政治經濟
當AI 與IA 重塑社會傳播過程,文化研究與政治經濟學組歡迎各方稿件,探討AI世代衍生的各種傳播媒介與文化、政治、經濟交會的議題,思索集體意義再現與社會權力關係幽微的改變。在文化研究方面包含(但不限於):文化認同或實踐:如文本意涵、身份政治、文化權力與參與政治、國族/族群邊界、社會不平等、媒介文化史 ; 而在政治經濟學方面也歡迎:如傳播政策、媒體治理、區域或全球傳播概況、傳播與社會變遷等。 |
子題六:性/別與傳播
隨著世界的右轉,反女性主義成為當代對身分認同政治反撲的主要運動,例如川普當選後對 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政策的批判,及台灣社群媒體網民對蔡英文時代的性/別進步政治的不滿。這些運動在很多時候被詮釋為(經濟)弱勢者的國族主義對離地全球菁英的反撲。如果在(國族)政治的領域上開始對性/別政治有不同的挑戰甚至是反撲,然而,我們卻也看到女性主義的主流化,這展現在台灣對#MeToo運動的支持與迴響,或是影視文化再現傳達的姊妹情誼。這些相互糾葛與矛盾的現象藉由當代社群媒體與傳統媒體彼此連結對話、相互滋養,在特定的物質條件下形塑身分認同以及情感歸屬。近十多年來,女性主義傳播媒體研究者一再呼籲政治經濟學與交織性的重要性,應更加關注權力運作與脈絡。本子題徵求不管是媒體產製、文本內容/主體生產、與閱聽人的研究,在結構與能動性的分析上,關注交織性的運作,並且把交織性動態化,思考在何種脈絡下,性/別如何與族群、國族、階級、世代交織,以何種形式交織、這交織又意味著甚麼。如何在各種差異的交織中尋找共同體,如何共生? |
子題七:傳播科技與社會
隨著科技技術迅速發展,傳播科技與社會的交互關係進入了全新的階段。現代科技社會中,以人工智慧(AI)為核心的科技不僅重新定義了傳播的形式、途徑與速度,也在根本上改變了受眾的媒介使用習慣與社會互動模式。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數位時代,傳播領域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如新聞產製自動化、虛擬內容創作、深度學習驅動的媒體推薦系統,以及AI帶來的倫理與隱私問題等。徵稿範圍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議題:
本組別接受不同類型的研究方法與分析框架,鼓勵投稿者從跨學科的視角出發,探討傳播科技對社會、文化、經濟與政治層面的廣泛影響。 |
子題八:計算傳播與大數據
「計算傳播與大數據」在國內外逐漸於人文、社會科學、傳播學界受 到重視,在應用議題上也擴見於傳播、新聞、語言、國家發展、政治、經濟等各 個領域,並逐漸成為學術社群理解社會議題、構建社會事實的共作夥伴。 本子題即希望透過計算傳播學的經驗研究,匯聚不同的觀點與啟發,來對計算取 徑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進行跨域交流與對話。主題可與下列舉例相關,但不須 受限於此(召集人:國防大學 傅文成;台灣大學 謝吉隆)。 ● 線上社群與自然語言處理:線上社群與新世代的語彙與影響 ● 選舉與政治傳播:新聞、社群網站上的選舉訊息分析 ● 網軍與虛假訊息:假訊息偵測、網軍偵測 ● 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傳播應用 ● 社群網站:社群訊息傳散特徵,包含傳播者與訊息的分析、結構與時序特徵 與社會網絡 ● 其他符合計算傳播的主題 |
子題九:風險與健康傳播
近幾年來,各種形式的AI影響人類社會甚鉅,包含運用AI工具預測各種各式的天然與人為風險發生的機率與影響的程度、使用AI機制預防、醫治以及輔佐人類的健康行為。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傳播學者具有相當的優勢,可以套用傳播理論以及研究工具,探討AI在風險與健康傳播所扮演的角色。本子題歡迎不同的風險/健康與AI相關主題的探討,可能的主題包括下列(但不限於):
|
子題十:傳播產業、政策與治理
「傳播產業、政策與治理」子題組邀請與傳播產業、媒介經營管理、媒介經濟、傳播政策、以及傳播治理有關的研究。且不限理論與方法,並歡迎各種創新的思維與面向,共同來面對因應當今的傳播生態與傳播政策環境。 可能包括的題目領域包括但不限於:傳播產業的政治經濟分析;媒介經營管理;傳播政策;傳播與媒介監管法規;傳播監理機構與制度;新媒介產業;網路傳播平台與平台經濟;觀眾和製作研究;媒介生產模式;勞動力、所有權和內容多樣性;媒體自律與他律;媒體組織的社會分析;媒體策略和商業模式;公私部門協力治理等;以及針對中華傳播學會年會主題的相關討論。 |
子題十一:政治傳播
隨著AI和IA技術的快速發展,政治傳播的未來正面臨重新定義的挑戰。本次徵稿聚焦「後人類傳播」視角下的政治傳播,邀請各界探討在全球數位轉型與權力重組的背景下,人工智慧與智能擴增如何改變政治參與、輿論引導及媒體影響力的樣貌。近年來,生成式AI應用於政治宣傳、選舉影響、假新聞製造的現象日趨嚴重,引發對民主和資訊透明的質疑。我們期待各種研究,從理論或實證出發,檢視AI和IA在政治傳播中的角色,並思考「後人類」時代中,技術是否增強人類的民主決策,或反而加深社會分歧與資訊不平等。歡迎與政治傳播相關以及針對年會主題的相關稿件。 |
子題十二:閱聽人研究
隨著人工智慧生成技術日趨成熟,人機協作的應用也愈廣泛,傳播內容的產製模式、內涵與文化,正面臨劇烈挑戰。從文字、圖像、音樂到影像,皆可以藉由人工智慧生成技術快速生成內容,人類做為傳播的主體性,原創性與創意如何受到影響?有何替代、消長又有何重塑?不同背景及不同社會脈絡的閱聽人,該如何辨識及善用人工智慧生成技術,如何賦權與增能?又該如何避免被不實訊息、造假內容誤導,如何與新的生成式AI共存共榮? 本子題歡迎以下相關議題(但不限於):
|
子題十三:影視與娛樂傳播
AI科技推動影視與娛樂產業、組織工作及閱聽行為轉型,能提升內容創意和效率,亦對倫理與版權等造成新挑戰。本子題研究可探討AI與後人類傳播在影視與娛樂領域的創新應用與影響,亦歡迎以後人類傳播視角審視人類與AI科技在影視與娛樂傳播領域之複雜共生關係,進行科技與人機關係之多維思辯討論。徵稿範圍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