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議題的議程設定研究:以「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為例
Agenda-setting research on public policy: A cast study In Taipei
作者
蔡炯青、黃瓊儀
Tsai, Chiung Ching、Huang, Chiung Yi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議題生命週期」的概念,分析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這項政策議題的議程設定過程。在五個階段中,都有「議題設定者們」在主導這項議題的發展,包括:民選首長、官僚體系、民意代表、利益團體,以及媒體。這些議程設定者在議題發展的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力;而本研究結果顯示,以馬英九為首的台北市府團隊,才是推動這項政策議題最主要的議程設定者。 本研究整理長達二年多時間內的民調結果,進行「同向性」與「一致性」的檢視,發現對於「垃圾費隨袋徵收」這項政策的民意改變,是與政策同向的。本研究的論述打破了過往對「媒體議程—公眾議程—政策議程」的單向思考,發現可能是「公共政策引導了民意改變」,是「政策議程影響了公眾議程」。而媒體在「公共政策與民意互動」中的關鍵位置雖然無可置疑,但是,它卻未必能主導整個局勢,具有策略思維能力的政治人物,他們的目的行為才是整個過程的動力核心。 另外,本研究還針對第八屆台北市議會四個會期三讀通過的53項法案,其相關政策議題在媒體的能見情形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議題的媒體報導數量遠超過其他所有法案的總和,完全顛覆了以政策性質與政策成本利益的理論推演可能。某個議程設定者的強勢介入,正如Cobb and Ross(1997)直接而露骨的批判:有目的導向的政治人物或團體,運用各項資源將對自己有利的議題,藉由媒體推上公共議程,或是將對自己有害的議題,藉由媒體加以忽略、壓抑、駁斥或是轉移焦點,推下公共議程,不論是宣傳或掩飾,其目的不外乎在下次選舉當中獲取勝利。雖然政治人物未必存心要忽略或壓抑其他政策議題,但值得省思的是,基於公共資源的有限性,積極推動某項政策議題的結果,無可避免地剝奪了其他重要政策議題的討論機會,「垃圾費隨袋徵收」這項政策議題的推動,就是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