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篇名 | 作者 | 學校/系所 | 學生論文 | 全文 |
---|---|---|---|---|
4-C5 文化公民權之檢視與反思:以台灣電影政策為例 |
林玉鵬 | 淡江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
S 風暴中的公眾—非典型肺炎事件的傳播學、社會心理學研究 |
李紅濤 | 四川大學 文學與新聞研究所 |
是 | |
S 生態理論:一種新的新聞與論觀 |
沈一朋 | 蘇州大學 新聞傳播研究所 |
是 | |
S 老調新彈—解析暢銷書之比喻策略 |
沈孟湄 | 世新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
S 以創新傳佈觀點分析手機行動加值服務採用因素 |
陳祈年、廖育珮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
S1 台灣廣告成長、媒體消費額與經濟發展之關聯性研究(1962-2002) |
王沛娣 | 客家電視行銷中心 |
是 | 有 |
S100 運動新聞文本的性別意涵分析 |
洪嘉蔆 | 國立體育學院 |
是 | 有 |
S15 口述歷史真偽論爭之迷思─由溫哈熊被控誹謗案看起 |
李郁青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16 從文化公民權角度檢視台灣媒體改革運動論述 |
王華理 | 淡江大學 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
是 | 有 |
S17 解構家庭情境中性別化的電腦網路-以從事電腦網路業之已婚女性工作者為例 |
許\景泰 |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與電視學研究所 |
是 | |
S18 製造政治新聞-政治公關機制對媒體議題操縱初探 |
林照真 | 世新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S19 置入性行銷對新聞專業的影響:市場新聞學下的專業性考察 |
蕭肇君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2 青少年行動電話使用與同儕關係之研究 |
游敏鈴、陳曉宜、吳佩玲 |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
是 | 有 |
S20 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看競標網站 |
李佩珍、蕭惠文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S23 借錢有理,消費無罪?解讀現金卡廣告中的消費文化意涵 |
甘惟中 | 國立政治大學 廣告學研究所 |
是 | 有 |
S3 音樂聆聽經驗的意義建構:以十二個大學生聽、說歌曲〈菊花夜行軍〉為例 |
許\馨文 |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
是 | 有 |
S30 台灣報紙對精神病患烙印化之初探 |
王美珍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31 台灣報紙報導國際運動比賽內容意涵初探-以2003年第二十二屆亞洲盃棒球錦標賽為例 |
施柏燁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32 宣導成效評估:菸害廣告接觸對台灣晚期青少年反菸態度、行為的影響 |
溫宜芳 |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與電視學研究所 |
是 | 有 |
S38 風險社會下的大眾媒體—以公共新聞學作為重構策略 |
黃浩榮 | 國立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39 媒介成癮?電視成癮與網路成癮比較初探 |
蔡珮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46 媒體改造運動的語藝策略分析-以「無盟」的「公共化」論述為例 |
王靖婷 | 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S47 再思考迷:一個Bourdieu理論的應用 |
吳廷勻 | 淡江大學 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
是 | 有 |
S48 大學生之媒介使用、政治知識與政治信任感之關聯-以台北市大學生為例 |
張硯筑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5 類型電影如何影響閱\聽人的 觀影行為:一個質化研究的初探 |
周永捷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S51 從髒話看父權在語言使用的權力展現 |
蔡珮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53 空難新聞報導之內容分析—一個危機處理的觀點 |
胡琡苓 | 中國文化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56 「心靈疾病」的建構─台灣SPA新聞報導分析 |
林佳韻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64 書寫你的生命故事:自我敘事與身分認同 |
徐敬官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65 台灣漫畫產業權力角色與價值鏈分析:對本土漫畫定位與行銷策略的影響 |
藍鈞達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S69 從生活風格觀點探討公益彩券消費者的彩券消費與新聞解讀 |
陳慕君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71 捍衛一條公共服務的鐵路:台鐵反民營化運動的語藝分析 |
邱紹雯 | 輔仁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S72 誰在近用媒介—初探報紙讀者投書者的文化資本生態 |
鄧宗聖 | 南華大學 傳播管理研究所 |
是 | 有 |
S77 從競爭意涵解讀蘋果日報創刊前後國內三大日報在頭版版面上之圖像差異 |
周世豐 |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S79 初探台灣傳播研究中「公共電視」的流變 |
王冠棋 | 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
是 | |
S88 真人實境節目的閱\聽人解讀初探—以日本節目《戀愛巴士》之台灣閱\聽人為例 |
謝豫琦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9 女性主義觀點的語藝批評方法論與實踐的反思 |
王孝勇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S90 新興民主國家的大眾媒介與政治問責︰泰國媒介政治發展的個案研究 |
葉長城 |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
是 | 有 |
S96 困境與出路:出版產業資本化與全球化趨勢下的小(獨立)出版社發展初探—以「啟動閱\讀聯盟」為例分析 |
蔡卓芳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S97 臥虎藏龍「藏」了什麼?從女性主義電影理論「男性凝視」觀點談武俠電影新類型 |
曾武清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S98 從跨文化的角度探討上下司關係溝通模式:以本土、外商金融業為例 |
駱彥融、曾武清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S99 「地方」與「全球」的競賽:體育頻道的節目編排策略—以緯來體育台、衛視體育台與ESPN為例 |
駱彥融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T 煙品廣告規範之國際觀察與趨勢 |
林承宇 | 逢甲大學 |
否 | |
T1 調頻民營大功\率廣播電台績效評估研究 |
李雅靖、張玉山、高秋蓉 | 國立中山大學 傳播管理研究所、財務管理研究所、財務管理研究所 |
否 | 有 |
T10 信賴機制個人化:資訊時代的風險社會 |
戴皖文 |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
否 | 有 |
T11 網路危機管理模式初探:情境、網路傳播與組織回應之關聯性 |
黃懿慧、林穎萱 | 國立政治大學、行政院教育部 新聞學系、華人本土心理學追求卓越計畫 |
否 | 有 |
T12 視障者的心像:從觸覺到視覺之記憶光譜的初探 |
趙雅麗 | 淡江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
否 | 有 |
T13 海峽兩岸網路廣告中價值觀之比較研究 |
王奕晴、錢玉芬 | 行政院、國立政治大學 國民健康局、心理學系 |
否 | 有 |
T14 電視偶像劇《薰衣草》:愛情神話的建構與再現 |
趙庭輝 | 輔仁大學 影像傳播學系 |
否 | 有 |
T16 SARS風暴下駐中國外籍記者與台灣媒體報導分析 |
張嬙 | 美聯社電視資深製作人 |
否 | 有 |
T17 新聞乎?廣告乎?醫療風險資訊的媒體再現與倫理 |
徐美苓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
否 | 有 |
T18 東方數位好萊塢:台灣數位遊戲及3D動畫產業的新國際分工 |
戴皖文、林彥行 | 國裡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
否 | 有 |
T19 青少年觀看綜藝節目之行為與接受度關連性之研究 |
沈慧聲、陳怡如 | 文化大學 新聞學系 |
否 | |
T2 建構/解構組織─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與組織傳播學研究的再思 |
秦琍琍 | 世新大學 口語傳播學系 |
否 | 有 |
T22 試擬方言族群媒體的文化行銷模式:以客家廣播頻道為例 |
黃葳威 | 國立政治大學 廣告學系 |
否 | 有 |
T23 消失的「街頭巷尾」—有線電視地方自製節目的文化意義 |
管中祥 |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 |
否 | 有 |
T24 面對大文化的都市傳媒生存方式選擇 |
吳曉明 | 上海師範大學 學報編輯部 |
否 | 有 |
T3 從媒體影像觀照自己—觀展∕表演典範之初探 |
張玉佩 | 玄奘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
否 | 有 |
T4 隱藏式廣告適法原則之探討 |
劉美琪 | 國立政治大學 廣告學系 |
否 | 有 |
T5 線上拍賣之知覺風險與降低風險策略 |
張郁敏、高敬堯 | 輔仁大學 廣告傳播系、廣告傳播所 |
否 | 有 |
T6 衛星頻道業者經營策略與組織架構之關聯性:比較差異化與整合性策略模式 |
李政忠 |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信傳播研究所 |
否 | 有 |
T7 電影美學辯證:從古典到數位 |
陳儒修、鍾宛妤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中正大學 電影系、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
否 | |
T8 新聞網站在SARS疫潮中的社會角色:「互動社區公告板」與「網路異己化災情監察站」 |
李月蓮 | 香港浸會大學 新聞系 |
否 | 有 |
T9 電視服務之產品差異化策略與指標建構:商管理論應用於媒體服務之檢驗與修正 |
陳炳宏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
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