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篇名 | 作者 | 學校/系所 | 學生論文 | 全文 |
---|---|---|---|---|
01A1 假體上帝── 一個物質主義的媒體考察 |
黃冠華 | 義守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
否 | 有 |
01A2 傳播即控制: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元理論解析 |
陳世華 | 南昌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
否 | 有 |
01A3 論媒介與媒介化的互動機制 |
戴海波、孫禕妮 |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
是 | 有 |
01B1 遠距離的參與-電視直播以及網路直播的使用與滿足研究 |
黃博億、柯婉婷、廖宜珈 |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01B2 以延伸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和數位生活型態探討LINE TV的使用行為 |
翁晨語、黃惠萍 |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01B3 穿越螢幕的電玩快打:以預設用途理論探討遊戲實況的互動觀看 |
蔡佶良 |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碩士班 |
是 | 有 |
01C1 負面情緒對置入性行銷的影響:檢視台灣戲劇節目的置入性行銷 |
呂佩錡、許庭瑜 |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01C2 恐怖電影中「展現性」與「宿命性」特質影響觀影情緒之效果研究 |
林籼君、陳延昇 |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01C3 災難新聞中戲劇化、類型與同理心情緒之相關研究:以2015年八仙樂園粉塵爆炸為例 |
王劭文 | 政治大學 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
是 | 有 |
01D1 記者求真路:論新聞查證 |
江靜之 |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
否 | 有 |
01D2 實踐典範下的電視新聞「奇觀社會」建構─以東森新聞遊民議題為例 |
許志明 | 世新大學 傳播博士學位學程 |
是 | 有 |
01D3 從素人到媒體- 後太陽花時期投入新媒體者的倫理主體 |
廖家慧 | 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02C1 以「競合」與「區位建構」的觀點重新檢視區位理論的媒體資源階層架構 |
李政忠 | 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
否 | 有 |
02C2 新媒體內容產製之研究:以中國大陸視頻網站為例 |
張舒斐 | 銘傳大學 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 |
否 | 有 |
02D1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檢視組織內重複上行訴求中的禮貌策略 |
方維妮、賴俊偉、陳詩惠 | 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新加坡國立大學傳播及新媒體系 |
是 | 有 |
02D2 從領導階層轉換觀點探討組織認定與組織文化 : 以世新大學為例 |
張翼麟 |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班 |
是 | 有 |
02D3 從醫療申訴案件探討醫療溝通與衝突-以四個急診案件為例 |
洪以庭、葉蓉慧 | 世新大學 口語傳播學系碩士班 |
是 | 有 |
02E1 新聞中的恐懼訴求與受眾核電態度與行為意圖之關聯性研究:以延伸平行反應模式檢驗之 |
周敬恩、李秀珠 |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02E2 感知娛樂性與感知競爭性對健康傳播效果之研究:以健康資訊推播應用程式為例 |
林庭諭、林慧斐、孫杰 |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02E3 科學傳播有笑嗎?探討幽默對公眾科學議題的理解及說服效果 |
劉美佐 |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碩士班 |
是 | 有 |
03C1 (新聞)訪問與敘事:「日常對話」與「機構性訪談」之檢討 |
臧國仁、蔡琰 |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
否 | 有 |
03C2 再論新聞敘事結構:理論回顧與整理 |
蔡琰、臧國仁 |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
否 | 有 |
03C3 飲食心理戰:台灣中秋節慶論述與鄉愁製造(1950-1970) |
熊培伶 |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
是 | 有 |
03D1 偽科學新聞的第三人效果研究-- 以醫學偏方新聞為例 |
陳慧純、朱柏蓉、楊佩珊 |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03D2 角色特質與文本敘事結局對少年漫畫角色認同與移情之效果研究 |
林姿彣、陳延昇 |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03D3 不討人厭的廣告?原生廣告與傳統廣告效果初探 |
廖宜珈、楊政翰 |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03D4 你相信部落客嗎? 以文章性質和互動性高低探討部落客和粉絲間關係和可信度與廣告效果 |
許舒涵 |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碩士班 |
是 | 有 |
03E1 民意的再現:太陽花學運期間台灣主流報紙讀者投書研究 |
韓鑫、姚倩 |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是 | 有 |
03E2 媒體報道對國家形象的構建——新華社和美聯社北京奧運期間的中國報道比較研究 |
謝璇、余玥 | 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傳播專業 |
是 | 有 |
03E3 新自由主義與中國因素下的文化爭霸──分析四大報報導紫光收購爭議案的政策論述與變遷 |
邱圓庭 | 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04C1 彩妝博客中的身體、話語與權力 |
管澤旭 | 北京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
是 | 有 |
04C2 三千煩惱絲:台灣女性雷射除毛與認同建構之分析 |
黃鈺潔 | 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暨研究所 |
是 | 有 |
04C3 從2016蔡英文競選總統之女性符號看女權發展 |
鄭婷宇 | 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碩士班 |
是 | 有 |
05B1 <閱聽人「跨媒介參與」及詮釋圖像敘事之歷程及美感反應:以國際大獎繪本及改編得獎動畫之「互媒詮釋」為例> |
賴玉釵 | 銘傳大學 新聞學系 |
否 | 有 |
05B2 以網路模因理論分析「泛舟哥」張吉吟爆紅事件中的圖像與影像模因 |
黃意能、黃曉琪 | 政治大學 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
是 | 有 |
05B3 陳佩琪臉書粉絲專頁與粉絲留言的互動關係初探 |
高莘倫 | 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暨研究所 |
是 | 有 |
05B4 迷中之迷──「迷板主」的文化資本及其轉換 |
廖培伶 | 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 |
是 | 有 |
05C1 不只更美麗:臉書自拍照的修圖行為與愉悅感關聯性研究 |
陳怡安、黃薇仰 |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05C2 網路使我們隨眾人起舞?以感知匿名性探討社群媒體中的言論極化現象 |
李佳昇 |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碩士班 |
是 | 有 |
06B1 數位遊戲與老人健康促進:批判的觀點 |
羅彥傑 | 中國文化大學 新聞學系 |
否 | 有 |
06B2 親密與逃避的雙重需求:跨國母職的傳播科技選用 |
康庭瑜 |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
否 | 有 |
06B3 媒介化傳播下的親密關係 ——以連接性共處為例 |
李雪晴 | 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
是 | 有 |
07C1 情緒和社交網聯經驗對知識建構的影響:以健康體適能知識建構為例 |
翁秀琪、戚栩僊、韓義興、劉致廷 |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 |
否 | 有 |
07C2 腦波分析以驗證圖像引動想像力 |
梁朝雲、賈千慶 | 臺灣大學 生物產業傳播暨傳播學系 |
否 | 有 |
07C3 大傳系學生對教師教學滿意度影響要素之分類研究:Tetraclasse模式之應用 |
余國強 | 靜宜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
否 | 有 |
08C1 自嘲、敘事與危機傳播 |
姚惠忠、汪睿祥、付航、 賴裕濱 | 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博士班 |
否 | 有 |
08C2 由社會行銷觀點檢視政府節能減碳措施 |
柯舜智 |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 |
否 | 有 |
08C3 食品安全的組織危機溝通與危機回應策略之研究-以礦泉水事件為例 |
蔡宜庭、林家年 |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08D1 立案合拍紀錄片的移民敘事 |
徐亞萍 | 中國政法大學 光明新聞傳播學院 |
否 | 有 |
08D2 「穹頂之下」之敘事結構初探 |
金亞珺、鄭宜玟 | 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08D3 為何紀錄?如何批判? — 試論台灣記錄片的「政治性」 |
區國強 |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博士班 |
是 | 有 |
08E1 男同志面對戀愛關係終止之社群網絡使用行為初探:以臉書運用為例 |
侯政男 | 義守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
否 | 有 |
08E2 媒介他者的正名政治:身心障礙與同志族群比較研究 |
王維菁、鄭婷文 | 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
否 | 有 |
08E3 現身後還是隱形人—台灣同志的家庭出櫃紮根理論 |
張竹芩 |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傳播研究 |
是 | 有 |
09C1 我倦了?不如歸去!?新聞記者的工作倦怠型態、專業承諾與離職意向 |
劉蕙苓 | 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否 | 有 |
09C2 中國大陸報刊調查記者的馴服與反抗 |
果蕾 | 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
是 | 有 |
09C3 媒介融合時代下新聞從業者的社交媒體運用及其角色認知 |
李思思 | 浙江大學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
是 | 有 |
09D1 兩岸科普網站特色與傳播效果初探— 以《果殼網》和《泛科學網》為例 |
黃惠萍、劉臻、智飛 | 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 |
否 | 有 |
09D2 轉基因議題在網絡空間的公共討論:基於大數據的研究 |
黃彪文 | 北京交通大學 傳播系 |
否 | 有 |
09D3 2015 年兩岸報紙對基因改造食品的報導框架 |
孟星彤、任露曦 |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09E1 多元文化與族群媒體: 台灣客家電視台的媒介多元化分析 |
李美華 |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 |
否 | 有 |
09E2 從使用與滿足理論觀點探究社交電視對於電視品牌化的影響 |
林芝璇、陳冠儒 | 喬治亞大學廣告與公共關係學系、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系 |
否 | 有 |
09E3 多平台時代下台灣電視頻道業者的競爭優勢與策略:以資源基礎觀點分析 |
陳弘軒 | 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暨研究所 |
是 | 有 |
10C1 2016總統大選的社群媒體、政治討論與情緒傳播:以周子瑜事件的大數據分析為例 |
蘇蘅、郭台達、潘金谷、曹嬿恆、陳棅易 |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 |
否 | 有 |
10C2 邁向厚數據:以「詮釋型資訊工具」進行意義分析的概念基礎 |
劉慧雯、柯籙晏 |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
否 | 有 |
10C3 眾裡尋他千百度:新聞文本中的關鍵詞篩選與類目建構 |
朱蘊兒、陳百齡 |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碩士班 |
是 | 有 |
10D1 恐怖主義與媒體:檢視美國反恐戰爭、伊斯蘭與半島電視台 |
林照真 | 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
否 | 有 |
10D2 威權政體中的媒體監督——以「總稽查司報告」報導爲例 |
李毓珊 |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碩士班 |
是 | 有 |
10D3 框架與認同:陸台兩地媒體 如何再現中國恐怖主義事件? |
王彥 |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班 |
是 | 有 |
10E1 超越傳播:媒介學 |
陳雪慧 | 香港恒生管理學院 傳播學院 |
否 | 有 |
10E2 地方主義再生?--新媒體時代的地方精英 |
趙爽英 | 西北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 |
否 | 有 |
10E3 「媒介是人的延伸」再思考:技術現象學的視角 |
于成 | 世新大學 傳播博士學位學程 |
是 | 有 |
10E4 新物質論:媒體考古學對當代媒介研究的意涵 |
張惠嵐 |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新聞系博士班 |
是 | 有 |
11E1 數位語藝批評方法結合電腦文本探勘工具初探─以反核臉書粉絲團形塑幻想主題為例 |
曹開明、黃鈴媚、劉大華 |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新聞系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
否 | 有 |
11E2 初探數位語藝—理論與方法的檢視與重構 |
蔡鴻濱 | 南華大學 傳播學系 |
否 | 有 |
11E3 新聞訪問情境的符號觀點:以政治談話節目《重磅新聞》和《新台灣加油》為例 |
莊崇暉 | 政治大學 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
是 | 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