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篇名 | 作者 | 學校/系所 | 學生論文 | 全文 |
---|---|---|---|---|
A02 小學生的網路交友世界─以嘉南地區某小學學生為例 |
施伊穗 | 國立嘉義大學 教育科技研究所 |
是 | 有 |
A04 以觀展/表演典範論女人我最大的閱\聽人 |
陳澤瑋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A05 台灣本土報人吳三連的角色扮演:以美麗島事件為例 |
周慶祥 | 世新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A07 台灣報紙國際新聞版小報化趨勢探討 |
唐湘怡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A09 台灣無線電視進入DVB-H產業鏈分析 |
麥育瑋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A10 台灣傳播史的想像-以整合研究途徑扒梳台灣傳播知識史 |
林培淵 |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A12 市場導向對貧窮新聞再現的影響 |
賀政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A13 由《商業周刊》封面故事看財經雜誌對成功\者形象的再現 |
李昭安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A16 近十年來台灣傳播學研究趨勢(1996-2005) |
邱家宜 | 世新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A17 紀錄片作為社會運動的載具:《貢寮,你好嗎?》的書寫策略 |
王玉燕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A18 負面網路交友新聞的第三人效果影響-以朱木炎新聞為例 |
陳琪嫆 | 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
是 | 有 |
A19 軍公教18%優存改革方案?謀略乎?:一個遊戲框架的觀點 |
林珍瑋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A21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內容本地化策略研究之分析 |
陳柔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A22 悠遊於「諧仿」與「想像」之間的閱\聽人 |
吳姿嫻 |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 |
是 | |
A24 部落格新聞敘事功\能之初探 |
陳玟錚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A27 新閱\聽人時代?由賽伯人觀點看即時通訊功\能與使用者自我意義間的往復-以MSN Messenger(MSN)使用者為例 |
陳麗文 | 文化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A28 電視媒體建構恐慌效應手法之研究:以「腳尾飯事件」為例 |
何哲欣、李思漢、馬自明、嚴思祺 | 國立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A32 憂鬱症的美麗與哀愁─報紙如何報導名人罹患憂鬱症新聞 |
吳孟津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A34 台灣中間選民社會背景、心理特質與傳播行為分析 |
胡幼偉、林佩霓、林政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政治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大眾傳播研究所、政治研究所 |
否 | 有 |
A37 看法大不同?閱\聽人收看電視節目類型與節目選擇行為分析 |
陳麗鳳 | 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 資訊傳播學系 |
否 | 有 |
A38 從多元智能觀點探討新聞雜誌議題走向 |
黃葳威 |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與電視學系 |
否 | 有 |
B02 社會運動中的部落格語藝:以「聲援楊儒門運動」為例 |
黃瓊儀 | 世新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B03 掙脫語言的枷鎖?從Mikhail Bakhtin論「表述」談起 |
王孝勇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C03 全球本土化下的台灣韓劇頻道經營之研究:從文化接近性談起 |
蔡佳玲、李秀珠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C04 有線電視付費頻道產業之垂直整合與競爭 |
黃振軒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
是 | |
C05 政府形象修護策略分析-以游揆、謝揆任內桃園缺水事件為例 |
劉怡靖、黃鈺棠、謝培音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C07 消失的閱\聽人—檢視多頻道電視中收視率與媒介生態 |
葉相宜 | 南華大學 傳播管理學研究所 |
是 | 有 |
C10 網路廣告的版面配置對視覺焦點、閱\讀動線的影響之研究 |
湯允一、黃憶婷、唐大崙 | 中國文化大學 大眾傳播學研究所、資訊傳播學研究所 |
是 | 有 |
C11 台灣有線電視研究論文內容分析 |
趙怡、陳嘉彰、彭彥倫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鼎森國際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圖文傳播學系 |
否 | 有 |
C12 數位時代的公共電視行銷策略 |
戴皖文 | 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
否 | 有 |
D01 刑法應用於網路誹謗案例之分析 |
彭賢恩、劉怡靖、彭曉珍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D02 從台灣著作權法判例解讀不同形式著作之差異:由合理使用原則及重製權觀之 |
蕭如涵、曾音綺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D03 臺灣媒體誹謗判決趨勢研究:一個歷時性的分析 |
李冠儀、邱馨玉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D04 談美國和台灣對於網路色情的管制:兼論ISP業者的責任 |
葉碧華、賴香吟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
D05 邁向「公集團」:數位時代我國特定族群專屬電視頻道之法制研議 |
陳彥龍、劉幼琍 | 長榮大學、國立政治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廣播與電視學系 |
否 | 有 |
E01 「六人行」(Friends)與我同在:以生活風格觀點探討台灣觀眾對美國影集「六人行」之在地消費與解讀 |
林積慶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E02 女性閱\讀的情愛與性愛-時下本土言情小說之性別意涵分析 |
劉盈慧、張紫凌 | 長榮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
否 | |
E04 文化消費與階級想像—以古典音樂為例 |
陳秉澤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E06 作為發展策略的社會行銷:可能與侷限 |
黃順星 | 世新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E09 從「大眾商品的迷」到「政治迷」:初探政治迷的生活實踐與意義 |
吳彥明 | 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E14 舞影者:台灣戰後攝影記者習癖與品味的形構 |
鍾宜杰 | 世新大學 社會發展研究所 |
是 | 有 |
E15 國際新聞中的系統性來源偏差與制衡─台灣媒體如何呈現中國貪腐新聞? |
張錦華、張艾湄 | 國立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
否 | 有 |
E16 紀實娛樂頻道魅力何在? 探析閱\聽人的收視過程:選擇、接收與詮釋 |
徐孟延、邱琬淇 |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與電視學研究所 |
是 | 有 |
E17 網路民意的再思考:公眾、公共領域與民主審議 |
楊意菁 |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 |
否 | |
F03 身心障礙者的網路使用對賦權影響之研究─以肢體障礙者為例 |
溫典寰 |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F04 科技性別氣質在媒體中呈現的轉變:以女性機車廣告為例 |
涂\迺儀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F05 族群媒體圖像之描繪:以客家電視為例 |
李信漢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F07 報紙中的貧窮再現─以蘋果日報《暖流》版與聯合報《世間人》版為例 |
鄭宏斌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F09 解讀電視內衣廣告中的性騷擾意涵─一個敘事分析的觀點 |
姜易慧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G01 「選擇」:當社區媒體面對不同文化交匯之際—一個從美濃「月光山雜誌」社區報的觀察 |
劉忠博 | 世新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G02 不同任務的小團體在訊息結構的差異比較 |
周佳岑 | 淡江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有 |
G03 反思閱\聽人研究的後設理論 |
張煜麟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G04 手機使用者對第三代行動電話創新採用意願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學生為例 |
翁瑞迪、方盈潔、馬振剛、張蕙蘭 |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與電視學研究所 |
是 | 有 |
G08 後現代服裝嘉年華會:Cosplay(角色扮演)中的性別認同 |
林宜蓁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G09 時空之間,初探台灣電影工業全球在地化的軌跡:以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為例 |
王冠棋 | 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
是 | |
G15 臺灣電視新聞臺的組織成員閒聊現象之初探 |
范相惠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
G16 閱\聽人怎麼看繪本—科普繪本圖像與文字符號的解讀初探 |
趙又慈 |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
是 | 有 |
G17 黨營媒體股權轉移下的勞工意識:中視的個案研究 |
劉蕙苓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G19 公共新聞學之公眾理論與實踐—從Dewey探廣電新聞訪問者如何實踐公眾理念 |
江靜之 | 世新大學 傳播管理學系 |
否 | 有 |
G20 新聞自律機制之回顧與再思考 |
劉昌德 |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
否 | 有 |
G21 社區媒體經濟結構與勞動力使用的在地意義--以「文山報導」、「月光山雜誌」為例 |
管中祥、劉忠博 |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新聞研究所 |
否 | 有 |
G23 數位化媒體教育課程實驗初探與省思:以中正大學中正e報為例 |
許\瓊文 |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
否 | |
G24 檢視如何教導跨科技整合課程 |
胡嘉智 | 世新大學 傳播管理學系 |
否 | |
G25 觀其眸子人焉廋哉—談眼球追蹤法探索傳播議題的可能性 |
唐大崙、張文瑜 | 文化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
否 | 有 |
H01 企業危機傳播與管理:以「聯電環評案」及「聯電和艦案」為例 |
蔡雅鍹 | 世新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H02 幾米文本中的現代性經驗 |
鄧慧純 | 淡江大學 傳播研究所 |
是 | |
H03 「研究者」的脈絡文化觀點:再思考學術研究報告何以自「我」設限 |
王宜燕 | 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H04 想像的「日常生活」?─析論周星馳電中的小人物觀及其無厘頭形式 |
張耀仁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
是 | 有 |
H05 故事中的魔法實現了嗎?從故事行銷談消費者化妝意涵 |
嚴幸美 |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 |
是 | 有 |
H06 媒介時間的來臨—對傳播媒介塑造的時間觀念之起源、形成與特徵的研究 |
卞冬磊 | 南京師範大學 |
是 | 有 |
H08 以「設計思維」角度探討網路時代之新聞教育 |
張寶芳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
否 | 有 |
H09 置入性行銷對新聞記者的影響 |
羅文輝、劉蕙苓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
否 | 有 |